建议人 | 夏章勇 | 建议时间 | 2023-04-20 |
---|---|---|---|
建议内容 |
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除了审视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外,探索如何加强城市绿化网络建设,营造健康的人居环境,对促进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目前我市绿化网络存在问题 (一)未形成一体化有效绿化网络。从空间布局看,我市绿色生态资源主要集中在徒骇河、带状公园区域,与京杭运河、东昌湖缺乏生态连通,大量绿色资源可达性不佳,难以供城市居民使用。 (二)可供居民休闲游憩的资源不足。公园绿地数量较少,且现有公园绿地资源内涵单一、利用粗放。社区绿地、宅旁绿地以美化为主要功能,缺乏多元化的服务设施与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难以满足市民的休闲游憩体验和审美需求。 (三)新增绿地缺乏有效保障。在土地财政与市场经济的双驱动下,相较于高收益高回报的商用住宅开发建设,高投资、低收益的绿地空间建设呈现出规划难、选址难、实施难、落地难等现象。 二、我市绿化网络建设相关建议 充分借鉴新加坡、深圳等国内外先进绿化网络建设理念和经验,基于我市“两河一湖一古城”的先天资源,增优势、补短板,构建“间绿透绿、显城显水”的绿化网络体系,进一步彰显“城、市、河、湖”融合发展的独特格局。 (一)完善绿化网络建设顶层设计体系。加强绿色网络规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衔接,探索刚弹结合的实施管理机制,通过精细化的管控指引,提升绿色网络建设的整体规划性和可操作性。统筹东昌湖、京杭运河、徒骇河、古城等优势资源,以现存绿色道路为基础,完善市域绿色生态网络体系建设,一是统筹推进郊野公园、口袋公园、滨河公园建设,通过盘活低效利用绿地、闲置空地,打通线路断点,促进湖、河、城、公园形成有机整体。二是加强各绿化资源间连接通道建设,通过设计骑行通道、缓跑通道、健身步道、健身设施,提高可达性、可用性、可连性,给高密度的城市建设提供足够可连通空间,营造城中有绿、绿中有城的环境布局,构建覆盖全市的绿色生态网络空间。 (二)提升城市规划细分专业规范体系建设。在现有国家、行业和省级标准规范基础上,结合本市绿化网络建设需求,补充完善指导性强、实用性、接地气的地方规范,从立体、空间、景观、文化艺术、相关设施等方面进行品质再提升。具体可细分为城市道路绿地、慢行系统沿线绿地、公共交通沿线绿地、植物花化彩化、立体绿化、绿地景观风貌、绿地生态修复、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区域绿地等。 (三)加强绿化网络体系建设保障力度。探索土地集约化利用方式,不仅能为城市提供更多绿色空间,还能促进城市闲置用地与综合设施提升。一是加强城市土地的竖向空间建设,将城市的停车设施、交通设施、市政设施进行绿化建设,实现城市环境品质整体提升。二是将废弃、低效用地转型,开发为城市绿化用地,打造城市标志景观和群众休闲场所。三是扩大环湖、环河开放式公园绿地,形成高品质滨水特色公共空间,提升城市绿化网络的可见性、可达性、可用性。 (四)加强绿化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绿化网络建设与发展取决于人才能力,深入发掘专业人力资源,提升绿化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是实现绿化建设全面提升的必由之路。一是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才作为核心,打造城市规划、园林绿化设计等复合型人才梯队。二是加大特殊人才引进力度,如森林绿地康养师、园艺疗法师,使城市规划中绿色网络构建更科学,更具有健康卫生功效。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全面普及高新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鼓励个人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构建科学合理的效果评价机制。 |
答复时间 | 2023-07-18 | ||
办理类型 | 已解决 | ||
办理情况 |
夏章勇委员: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支持与关注!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网络建设 打造健康聊城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并进行了专题研究,结合我局工作职责,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与可持续的人居环境,科学指导城市生态绿地建设,我局组织编制了《聊城市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6-2030年)》,该规划已于2017年11月经市政府批复。规划目标为规划构建多尺度、功能复合的城乡一体化绿色生态网络体系,依托现状林网和水系“蓝网”,形成水绿交融的生态格局。并提出了构建绿心、梳理蓝带、编织绿网、优化多点等绿地系统规划策略。规划结构为以区域防护绿地通廊为骨架,结合沿河流深入城市内部的绿楔,城市内部公园,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绿脉网络,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形成“两核、两带、三环、多点”的网络化结构布局。两核即东昌湖中央公园、望岳湖公园两处景观核心;两带即沿古运河、徒骇河形成两条绿化景观带;三环即分别为沿财干路、海源路、湖南路、光岳路形成的景观绿环,沿西环路、南环路、东环路、北环路形成的生态绿环,沿德商高速、南二环、机场东路、北二环外围边界形成的防护绿环;多点即由公园绿地、广场用地、主要出入口等构成的重要景观节点。规划对综合公园、广场用地、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等进行了系统规划。对城市绿道系统进行了统筹规划,依托城区范围内的徒骇河、京杭运河及环路内侧绿化带修建3条一级绿道;结合城区主要道路的绿化带修建二级绿道,将城区范围内的公园、广场等开场空间贯穿起来,与一级绿道共同构建完整的城区绿道网络体系。 《聊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对中心城区进行品质提升,优化提升蓝绿空间,打造处处皆景的公园城市,再塑新发展格局的构想。规划形成郊野公园、市级公园、社区级公园、居住区级公园其他街头绿地、小区游园相辅相成的公园绿地体系。规划主城区形成 “一心、一带、多廊、多园”的蓝绿网络空间结构,形成以城市普遍绿化为基础,道路和滨河绿带为骨架,城市公园为重点,点、线、面有机结合的蓝绿网络和公共空间。一心为以东昌湖及水上古城、望岳湖及湿地公园为核心形成主城区蓝绿网络及开敞空间的核心;一带为以京杭运河为脉络,梳理沿线人文、自然景观节点,向南与湿地公园谭庄水库联通,形成城区贯穿南北的公共空间轴带;多廊指规划形成“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聊高速”等防护为基础的交通绿廊,以及徒骇河等水系为基础的生态绿廊。同时,规划多处城市导风系统中的楔形绿地。多园指城市内部各类公园与人文景观节点。 综上所述,目前已在规划层面对城市绿地系统布局进行了统筹规划,并进行了用地预留。随着城市绿化网络的逐步建设,将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健身和户外交往空间,为健康聊城打造提供丰富的载体。 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3年7月18日 |
||
主办单位 | 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