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保障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新中国成立以来,矿业开发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10月1日,共和国将迎来她75周年华诞。中国矿业报社策划组织推出“中国矿业高质量发展巡礼”重大主题报道活动,组织调研采访组,分赴各矿业大省采访,用脚步丈量矿山矿城,用眼睛感知矿业精神,用耳朵倾听矿业呼声,用内心感应矿业脉搏,用文字记录矿业发展,陆续推出“中国矿业高质量发展巡礼”系列报道,作为献给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珍贵礼物,今日刊发“山东篇”,敬请关注。
泰山,在这里崛起;黄河,从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诞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和厚重大气的人文历史,让山东省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金秋的齐鲁大地,青纱帐里玉米错落有致,挺拔而立,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微风拂过,叶子沙沙作响,仿佛在奏响一曲丰收的赞歌。与粮食丰收相较的是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引领之下,山东省地下资源喜获重大发现,金、铁、稀土等一批资源被发现。
山东省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三,富饶的矿产资源保障供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实的资源基础保障。地处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相接地带的山东省,独特的构造位置,孕育了独特的成矿地质条件。截至目前,全省已发现矿产148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5种,已开发利用矿种58种,矿山1000余家,其中金、铁、煤、石油、地热、金刚石、岩盐、钾盐、石膏等优势和特色矿产资源在全国总量中居于前列或占有相当比例。尤其是黄金和煤炭资源,居全国前列,黄金产量自1975年起已连续49年位居全国第一位,2023年煤炭产量8705.8万吨,仅次于内蒙古、新疆、山西等资源大省。
东滩煤矿一隅
75年接续奋斗,75年沧桑巨变。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忠实地照映出齐鲁大地矿业日新月异的沧桑巨变:从一穷二白,到资源大省;从肩扛手抬,到无人驾驶;从满目疮痍,到青山绿水……
01 忆往昔,以信仰之光照亮发展之路
2022年10月2日,正值全国人民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3周年之际,一封从中南海发出的信件,饱含着中央领导对地质工作的殷殷期待,来到了齐鲁大地,走进了地质人的精神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的回信中表达了对地质工作者的深切关怀,并勉励地质工作者们要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随即在全国地质行业引发热烈反响,全国地质工作者把回信精神作为今后工作方向,誓要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中扛牢地质人的责任与担当。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山东省矿业发展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也孕育出了一批红色矿业故事,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山东招远市的十万两黄金送延安,1922年6月在淄博矿区建立的党组织与工人运动,发生在山东鲁西南枣庄矿区的铁道游击队事迹等,这些均为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峥嵘岁月,何惧风流。在胶东地区坐落着一个历史悠久的红色矿山——玲珑金矿。1939年2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招远,并扬言“宁失招远城,不丢玲珑矿”,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式开采和残暴的压榨。玲珑金矿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生产、筹集黄金支援抗日战争和后来的解放战争,为当时解放区的金融和市场稳定、为党和军队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进入新时代,为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自2017年11月份开始,玲珑金矿组织人员多方位查证、挖掘搜集了大量极具价值的历史资料,并根据资料于2018年初开工建设山东黄金玲珑红色教育基地,成为中国黄金行业首个集红色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风廉政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煤炭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煤炭资源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1966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批成立兖州矿区会战指挥部,着手打造我国华东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肩负周总理的厚重嘱托,在国人满怀期待的目光里,1976年,兖州矿务局正式成立,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大幕由此拉开,数万名建设大军汇聚在鲁南地区,用热血和青春书写着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战天斗地、昂扬奋进的壮美诗篇。从1975年开发建设到1989年的15年间,兖矿集团先后建成南屯、兴隆庄、鲍店、东滩、杨村五座现代化矿井,建设总规模达1000多万吨。“兖州矿区开发建设施工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和中国煤炭系统获得的第一个殊荣,也是唯一的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截至1989年,历经20多年奋战,兖矿集团工业总产值由2400万元增长到3.1亿元,煤炭产能由116万吨增长到1285万吨,成为全国十大千万吨级矿务局,实现了规模当量的第一次飞跃。寒来暑往,几度春秋。当历史的巨轮抵达1997年,由兖矿集团独家发起设立,兖矿能源前身兖州煤业横空出世!1998年,兖州煤业在上海、香港、纽约三地上市。2012年,兖煤澳大利亚公司在悉尼上市。兖州煤业成为我国唯一拥有境内外四地上市平台的能源企业。2020年7月,原兖矿集团与原山东能源联合重组,新的山东能源集团成立。2021年12月,顺应山东能源宏大布局,兖州煤业更名为兖矿能源,确立五大产业架构,昂首迈上转型发展新征程。该公司从单一的省内区域煤炭开采企业发展成为经营区域横跨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五省区,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洲”,涵盖矿业、高端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智慧物流五大产业的特大型国际化上市公司。2022年,兖矿能源总资产由上市之初的73.64亿元上升至3022.96亿元,增长40倍,最高市值达到2272亿元。2023年,兖矿能源商品煤产量历史性突破1.32亿吨,实现“亿吨”八连丰,牢牢站稳行业第一方阵!“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1956年初,毛泽东主席在听取地质部及相关部门工作汇报时,把地质工作上升到战略层面高度。1958年,为了响应党中央号召,肩负着为国找矿使命的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应运而生。66年来,这支队伍作为山东省地质工作的开拓者和主力军,始终坚持以地质报国为己任,以支撑山东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为宗旨,探明了全国1/4的黄金储量,发现了我国第一个金刚石原生矿和最大的蓝宝石矿,找到了一大批煤矿、铁矿、多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其中,在山东省内探明超大、大型金矿29处,提交金矿资源量4000余吨,提交铁矿资源量45亿吨;探明煤田9个,提交煤炭资源量81亿吨;探明金刚石大型矿床2处,提交金刚石资源量1577万克拉……为确立山东省在全国矿业大省地位作出了积极贡献。1962年,周恩来总理作出指示:“要在全国寻找金矿,增加硬通货储备。”刚刚组建不久的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六队”)开启了为国寻金之路。1964年3月,六队史上著名的“九曲会战”打响,700多人进驻人口不足200户人的小山村,用老乡家的磨房当宿舍,手抬、肩挑把笨重的机械安装到600多米的山上。1965年,“九曲会战”告捷,六队为新中国探获18吨金矿。随后,他们又开展了仓上、寺庄、水旺庄、纱岭等大型会战,创立的“焦家式”金矿成矿模式和找矿理论,为我国金矿勘查实现重大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1985年,六队荣获“首届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截至目前,六队累计钻探工作量已达500余万米,累计探获特大型金矿14处,大、中、小型金矿128处,探获黄金2860余吨,从而使胶东地区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金矿集区,稳固了山东省作为全国最大黄金生产基地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伊始,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冶金、机械、光学仪器、地质钻探等领域对金刚石的需求越来越大。1957年3月,根据地质部山东办事处的指示,地质部山东办事处沂沐地质队(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队)成立,他们专门从事该地区金刚石砂矿的普查及评价工作。地质队员们白天奔波于崇山峻岭,边进行地质观察、边取样,午饭在工地上啃凉馒头,晚上则在小煤油灯下整理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发现了2颗镁铝榴石矿物,随后又相继发现了46颗伴生矿物、金刚石1颗。从此,我国第一个具有工业价值的金刚石原生矿问世,打破了过去外国专家认为此处没有金刚石的断言,因此这第一个金伯利岩脉被命名为“红旗1号”。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齐鲁大地不断上演着地质矿业工作者战天斗地的精彩故事,他们用信念理想诠释了地质矿业工作者的伟大。
02 科技赋能,奏响高质量发展华美乐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在经济、产业、能源、科技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不断攀升,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矿产资源规模化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全省矿业数量由2017年的1859个压减至 2023年的1006个,产业结构不断得以优化,培育了山东能源集团、山东黄金集团等世界级龙头企业和山东钢铁集团、山东招金集团、济宁能源发展集团等一批国家级综合性矿业公司。
位于济南市高新区的山东能源集团,承担着保障山东省能源安全、优化能源布局、优化能源结构的主体责任。2023年,该集团煤炭生产2.7亿吨,位居全国第三,营业收入突破8500亿元,资产总额突破1万亿元,利税850亿元;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2家,形成煤炭、电力及新能源,高端化工及新材料,现代物流贸易,战略性矿产资源“3+1”的主业体系,产业分布国内22个省份、境外17个国家(地区)。近年来,山东能源集团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质增效传统产业,以煤为基,不断延长产业链,建有鲁南高端化工新材料深加工、榆林高端煤制油、鄂尔多斯煤基化工新材料、新疆煤化一体化等示范基地,化工产品年生产能力2300万吨。2021年11月11日,位于枣庄市的山东能源集团旗下的鲁南化工公司一片欢腾,山东能源集团3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产品顺利投放市场,目前,该公司掌握的“4000吨级超大型水煤浆气化技术示范装置”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渤中海上风电项目高效推进,新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渤海湾距离岸边20公里的大海中,一架架巨型风机振翅飞翔,徐徐海风由此变成清洁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山东能源电力集团渤中海上风电项目于2022年12月实现全容量并网,成为我国海上风电进入平价时代后首个核准并网项目,占当年全国海上风电并网容量的1/5,引领了海上风电平价开发进程,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的五大海上风电基地中最大规模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2023年9月12日,渤中B场址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完成主动支撑一次调频远程扰动测试,成为山东省首个具备一次调频功能的风电场,标志着山东省在海上风电场主动支撑能力建设这一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山东宏河百利矿业有限公司凫山矿,载重百余吨的无人矿卡有条不紊地穿梭于矿山之间。2022年,该矿与多家矿山智能化装备公司合作,先后引进20台纯电无人矿卡,率先打造全国首个“5G+绿电+纯电动+无人驾驶”零碳矿山标杆项目。金秋时节,山东省招远市夏甸镇,大红苹果已开始采摘,一辆辆运输丰收果实的车辆行进在乡间小道。与此同时,在夏甸金矿的井下、选冶车间生产激战正酣。“年产黄金十万两,至少还可以再采30年。”从2004年来到这里工作至今的该矿负责人自豪地说。在烟台莱州的三山岛金矿,通过远程操控井下碎石机,实现“一对多”的办公室作业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往身处恶劣环境、满身泥泞的传统矿工形象。该矿围绕打造“智能型、生态型、效益型”矿山的建设总体思路,通过引进远程操作、智能操控、无人驾驶、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开创了非煤矿山建设运营新模式,实现了产业数字化。
从海上的风力发电机组到孔孟之乡的百米深处,能源革命通过显而易见的速度改变着山东省的能源格局;从三山岛的千米井下智能化开采到夏甸金矿的少人化选矿技术,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音符不断奏响新时代的乐章。
03 地质先行,打造齐鲁地矿新高地
俯瞰山东省地图,宛若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雄鹰飞翔离不开翅膀,而山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地质工作的支撑。
山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山东地质人始终以坚定的步伐和昂扬的斗志,扛牢经济大省责任,奋力开创山东省发展新优势。2023年,国家下达的山东省“十四五”找矿目标任务,主要涉及金、富铁矿、稀土、晶质石墨、金红石型钛等5种战略性矿产。“山东省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从政策、资金、科技创新等多方面保障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顺利开展。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坚持周密安排,研究制定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确定矿产基础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等五方面主要任务,划定4个基础调查区、17个重点调查区、18个重点勘查区,进一步明确找矿任务目标;加强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及省财政资金,加快推进探矿权出让,确保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顺利实施;加强统筹协调,召开高层次专家论坛,成立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家组和工作专班,建立22项重点工作任务,协调解决重点问题;加强科技创新,加强胶东金矿、鲁西铁矿等成矿理论研究,制定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装备建设工作方案,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理论和装备支撑。”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山东省新增金资源量528吨,莱州西岭金矿成为国内最大的单体金矿床;新增富铁矿1.05亿吨;齐河-禹城重点勘查区有望成为亿吨级富铁矿资源基地;新发现晶质石墨大型矿产地1处、中型矿产地2处,新增资源量212万吨;首次发现华北地区古风化壳沉积金红石型钛矿,新发现大型矿产地1处,新增金红石型钛37万吨,金红石型钛矿保有资源量增加了27%;稀土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新增探明储量的战略性矿产锂,首次探获具有储量规模的铷矿。山东省高度重视地质工作,孕育出了许多找矿铁军,诞生了“英雄地质队”“大口径王牌军”“三超地质队”等享誉全国的地质队伍。2018年9月,原武警黄金第七支队转制为国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烟台中心”),这支曾经从东海之滨奋战到荒漠戈壁、率先西进北上的转型尖兵,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踏上了新时代地质长征路。2020年以来,烟台中心发挥所在驻地“中国金都”的区位优势,紧密结合国家重要矿产资源战略及重大需求,围绕招远市滕家矿区和牟平区前垂柳矿区,扎实开展岩金勘查工作。他们在胶莱盆地东北缘前垂柳矿区开展地质调查工作时,突破前人认识,大胆设想,创新性提出“近东西向构造控矿”新认识,建立“三层结构”新模型,部署的10个钻孔全部见矿,圈定金矿体9个。找矿成果显示:在胶东深部发现隐伏矿体,招远滕家金矿推断金资源量超过50吨。这是自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胶西北地区金矿找矿又一重要发现。该项成果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2023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地质科技十大进展”。“滕家金矿的新发现,为区域金矿勘查提供了新思路,提高了隐伏矿勘查水平,并成功引进了烟台市财政资金380万元和中国黄金鑫泰公司2000余万元的商业资金,进一步巩固了胶西北一带金矿资源基地。”采访中,烟台中心此项目负责人介绍说。行业内流行着“全国钻探看山东,山东钻探看烟台,烟台钻探看三队”的谚语。坐落于烟台市的另一支找矿王牌队伍,曾探获全国唯一的超大型海上金矿、找金1477吨的山东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超深、超斜、超难”的钻探业绩在业内也是口口相传。2023年,在河南小秦岭,该队施工的钻孔深3491.90米,该孔荣获河南金属矿产勘查第一深孔称号,也成为小秦岭金矿田南中矿带南部矿区唯一一个成功贯穿小河断裂带的钻孔;在“超斜”方面,该队引进小直径泥浆脉冲随钻测量定向钻进系统、小口径无线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可完井顶角3.02度,实时监测和调整钻头方向,精准控制钻进过程中的钻孔轨迹,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口径岩心钻探“指哪打哪”。在小口径机械岩心钻探方面,该队实施的莱州西岭金矿钻探终孔深度4006.17米,被誉为“中国岩金勘查第一钻”;该队实施的南黄海大陆架科学钻探孔深2843.18米,创造了世界海洋地球科学钻探全取心孔深纪录;该队实施的川西锂矿科钻项目终孔3211.21米,创造了青藏高原钻探孔深纪录。如果说“超深”“超斜”是山东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对钻探行业发展的应战,那么“超难”就是该队钻探对自己的挑战。“超难”的背后是“不怕难,难不怕”。不怕在哪里——他们敢于在高海拔地区“打硬仗”,敢于在破碎地层“涉险滩”,敢于在海洋钻探上“吃螃蟹”。2020年10月,该队参与了“西藏自治区甲玛铜多金属矿床3000米科学深钻工程”,施工地点位于海拔5200米,这里空气含氧量不到平原区的60%;2022年4月,该队参与了“湘南段铜锡多金属矿床深部探测3000米科学钻探”项目,施工地点位于南岭山脉中段北缘,构造破坏作用强烈,钻孔从1720米钻遇垂直节理破碎、水敏性地层缩径破碎、全孔漏失破碎等复杂地层,开创了在南方深部连续软弱复杂岩层中完成超长钻进的先例。如今的山东省地质工作不仅服务省内,而且走向了全国。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山东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等均在新疆、青海等地区成立分院,参与全国的找矿项目。不仅在找矿方面,在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山东省也走在了全国前列。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到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直线距离仅100余公里,当前受海峡阻隔,往来于山东省和东北地区之间的铁路、公路只能绕行山海关,路程均在1600公里以上。如果海底隧道建成,原本需要从陆路绕行的“C”形交通将变成海陆直达的交通方式,1小时就能从烟台到大连,这是未来山东省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的重大机遇。近年来,山东省地矿局通过不懈努力,完成了渤海海域海上工程地质勘察,最深钻孔深度186.3米,为渤海跨海通道设计方案由原来的“南桥北隧”调整为“全隧全铁无出口”提供了工程地质依据。他们承担实施的胶州湾海上工程地质勘察,为胶州湾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工程建设提供了地质技术支撑。随着地质科技的不断进步,地质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济南“泉城”的美称享誉全国,随着城市规模与人口的扩张,构建地下轨道交通方式成为济南市发展的必然之举。“泉水是从地下涌出来的,修建地铁破坏了泉水怎么办?”济南市提出地铁建设的设想以来,这个“卡脖子”的难题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针对这一难题,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大队首次提出“调蓄补源、采外补内、开源节流”三大保泉模式,为济南市包括地铁建设在内的重大工程提供精准保泉数据支撑,最终让济南市的地铁实现了在泉水间行驶。从空中俯瞰日照奎山体育中心,椭圆形状如朝阳初升,完美诠释了阳光体育的内涵。这一代表当地文化地标性的建筑,从选址、建设到顺利竣工,同样少不了地质工作者的参与。山东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作为驻日照市的地勘队伍,参与了该工程的地质勘察和基础施工,通过给项目“做体检”和“打基础”,为体育馆的建设夯实了“基石”。除此之外,该队还参与了鲁南高铁、日照机场、日照西综合客运站、日照科技文化中心等一系列代表该市繁荣发展的标志性工程项目建设。
在泰山山麓,在黄海之滨,在鲁西广袤平原,在沂蒙山区,地质工作服务领域从地下走到地上,在“透明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修复治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04 生态优先,齐鲁大地绿潮涌动
近几年,山东省把“绿色山东、生态山东”作为矿业发展的主基调。2022年,山东省统筹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四大原则,编制发布《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5年)》,旨在通过纲要引领美丽山东建设。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展示的一系列数字说明了山东省绿色矿山建设情况:截至2023年,全省共有矿山1006座,建成的绿色矿山共404座,其中国家级矿山65座,居全国第4位,另有经自然资源部批准的4个国家级绿色矿山发展示范区,6个国家级矿产类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整体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济宁市微山县,这里有着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就像一颗银河明珠,揽千年运河入怀,拥黄河母亲入梦。走进微山县稀土矿矿区,这里绿草如茵、花团锦簇,优美的环境彻底改变了人们心中矿区尘土飞扬的传统形象。近年来,该矿坚持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实际采矿回采率超过90%,选矿回收率超过85%,实现了资源合理利用。记者走进兖矿能源东滩煤矿,11座高达数十米的储煤仓矗立在矿区,“安全绿色、智能高效”等醒目大字映入眼帘,每个煤仓具有近2万吨的储备能力。“近年来,东滩煤矿积极推进智能化储装运系统技术改造项目,先后建成11座储煤,仓储煤能力达到22.7万吨,实现了煤炭从开采到储存的全封闭管理,真正做到了煤炭不落地,出煤不见煤。”东滩煤矿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的齐鲁大地上,在产矿山绿意盎然,以往无人问津的废弃矿山也正在悄然发生着新的变化。在三面环海,群峰拱卫的威海市华夏城景区,在政府主导、企业跟进修复治理模式下,原来的采石立面变成了景色秀丽的九曲街,原来的渣土矿坑上,建起了仿古建筑、民俗馆……华夏城经过多年的努力,修复矿坑44个,栽植各类树木1189万棵,寸草不生的渣石矿坑,摇身一变成为了生态良好、风光旖旎的5A级旅游景区,周边的生态环境也得彻底改善。在绿树红瓦、碧海蓝天的青青之岛,一座欧式风情的葡萄庄园格外醒目。庄园内种植着霞多丽、赤霞珠、蛇龙珠等10多种名贵葡萄品种。可就在几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遗弃的矿坑大大小小,碎石遍地,犹如大地上的一道道伤疤。2009年,莱西市开展废弃矿山修复工作,通过爆破巨石、清理危岩体、渣土回填、边缘修整等方式,分类开展受损山体综合治理和矿坑生态修复,并开始试种第一批酿酒葡萄。在天然的气候条件下,结出的果实吸引了德国葡萄酒客商卡尔·霍普特曼的青睐,他走访了全国50多个地方,最后选定了九顶山。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这里成了当地最大的集葡萄培育、葡萄酒生产、文化展示综合性精品葡萄庄园。金秋时节,德州市齐河县赵官镇的万亩良田里玉米长势良好。可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煤炭塌陷区,地势低洼、长年积水。2011年,山东能源新矿集团邱集煤矿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通过“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成功复垦了3420亩采煤塌陷地,耕地面积恢复率达97.56%,更为重要的是,有效解决了每年黄河清淤的泥沙排放难题,实现了“治塌亦治淤”的生态效果。邱集煤矿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塌陷地技术及应用成为国内首创,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德州市禹城、平原县等地推广,修复治理面积7000余亩。青山绿水多妩媚,生态发展动人心。近几年,山东省系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在泰山、沂蒙山、南四湖,以及黄河三角洲等重点区域,组织实施生态修复保护项目210多项,生态区面积2.7万平方公里,治理修复面积600多万亩,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进入新时代,山东矿业发展将继续践行新发展理念,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绿色矿山建设、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锐意进取、建功立业,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贡献力量。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