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霖清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聚力攻坚看进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专场。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赵朝庆同志,介绍2024年以来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有关情况。同时,邀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科科长、四级调研员李怀强同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地保护监督科负责人胡家政同志, 冠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伟国同志,回答记者关心关注的问题。
参加发布会的包括9家省驻聊及市属新闻媒体记者朋友。
首先,请赵朝庆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赵朝庆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好,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聊城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各位新闻媒体朋友、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全市自然资源工作开展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自然资源是民生之本、发展之要、生态之基。做好自然资源工作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全市自然资源系统认真落实市委“6293”工作思路和“聚力攻坚突破年”要求,牢记使命担当,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全市自然资源工作实现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守牢耕地红线“有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坚决扛牢耕地保护责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健全完善耕地保护长效监管机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保持土地执法高压态势,在全省率先研发数字耕地保护系统——冠·鹰智慧耕保监管平台,充分发挥无人机时效性强、覆盖无死角、高精度、高效率的优点,探索利用“无人机”对辖区耕地进行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构建起空中拍、地上巡、网上管的立体监管格局,有效遏制了土地违法行为的发生,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是做好要素保障“有强度”。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全力以赴精准高效做好资源要素保障。进一步优化新增用地指标提前预支政策,采取“增存挂钩”、“统放结合”、“季度备案、滚动管理”等方式,科学高效安排用地计划,做到了应保尽保。成立土地要素保障专班和应急服务小组,编印政策服务手册,制定工作流程图,实行挂图作战,及时破解项目报批中的各类堵点、难点问题。
三是推进土地供应“有速度”。科学编制主城区年度供地计划,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组织各区逐季度编制出让计划并督促其做好落实,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现势性。在主城区范围内推行“先登记后供地”,真正实现“交地即办证”。积极推进高品质住宅建设工作,从选址、规划条件、多样性空间利用、景观绿化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积极谋划并推出高品质住宅地块,满足当前住房市场需求。
四是强化规划引领“有维度”。持续盯紧靠上争取,各县(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获省政府批复。聊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有关生态复合利用的做法获自然资源部推荐,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综合土地利用规划指南》;在美丽中国案例评选活动中,聊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高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被推荐报送至自然资源部,成为省内唯一市、县两级均有优秀案例报自然资源部的城市。乡镇规划进展顺利,目前,已形成116个乡镇(街道)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获批复36个,完成率稳居全省前列。在近期举行的山东省第一届国土空间规划服务高质量发展技能大赛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第二名的成绩荣获团体竞赛二等奖,另有3名同志在个人赛中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
五是推进生态保护“有深度”。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国土绿化,全市完成造林3757.5亩。承办了全省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活动暨防沙治沙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推进新时代防沙治沙高质量发展。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南竹北移”学术经验交流会暨“以竹代塑”黄河流域第二届竹产品展示会。率先完成省级地热示范项目建设,谋划了“地源+”多能互补、中深层地热能“取热不耗水”等多个市级示范工程。
六是维护群众权益“有温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为民利民惠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期盼,将农村不动产登记服务前移,在全市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不动产登记窗口73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主城区推行“不动产登记+水电气暖信”协同联办,将不动产登记和水电气暖信等6个事项集成,办事群众申请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时可一并申请水电气暖信过户,群众提交一次申请、填报一套材料,即可实现不动产与水电气暖信过户业务的“协同办理、无感过户”,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下一步工作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新目标、新要求,结合自然资源工作实际,强化使命担当,认真谋划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创新思路和措施,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全面服务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李霖清
现在开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记者朋友们举手提问。
山东广播电台记者
土地要素是项目建设的重要支撑。在深化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保障项目土地要素需求方面,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怀强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紧盯关键问题、关键环节,实行要素保障全环节全流程改革创新,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一是用足“增量”,精准配置新增计划。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土地跟着项目走”的要素保障理念,采取“增存挂钩”、“统放结合”、“季度备案、滚动管理”等多种举措,指导各县(市、区)科学高效安排用地计划,提高用地指标投放准度,确保将有限的新增指标精准投放到大项目、好项目、真项目上。同时,采取提前介入、容缺受理、压茬推进、并联审批等方式,全面提升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报批效率。对省市级重点项目和急需建设民生项目用地做到应保尽保。
二是盘活“存量”,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格落实“增存挂钩”机制,督促各县(市、区)不断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扎实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逐宗理清原因并拟订处置措施,着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拓展用地空间。截至目前,通过“增存挂钩”机制,已核补市县新增用地指标3590.29亩。
三是经营“现量”,灵活土地供应方式。全市工业用地按“标准地”供应,支持工业企业结合自身需求选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多种供应方式。在主城区范围内推行“先登记后供地”,助推工业项目“交地即办证”。
四是注重“质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聚焦项目落地全过程,靠前发力,主动对接,牵头制定土地要素保障工作流程图,编印用地政策服务手册,建立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协同会商机制,常态化开展土地要素服务对接活动,及时破解项目报批中的各类堵点、难点问题,为项目落地提供了更快捷、更优质的服务。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请介绍下我市在耕地保护方面的工作举措和成效。
胡家政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我市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健全完善耕地保护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土地执法监管,在工作中探索形成了“12345”工作法,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围绕“一个中心”,夯实耕地保护根基。坚持把耕地保护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
二是坚守“两个确保”,全力推进耕地恢复。紧紧围绕确保耕地面积“只增不减”、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内非耕地流出“只减不增”的任务目标,稳妥有序开展耕地恢复工作,严防“运动式、命令式治理”和简单化、“一刀切”,严格执行“六条原则”、坚决做到“六个严禁”,有计划、有节奏、分类别,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是推进“三个创新”,开源与节流并进。即:创新“大占补”,在省厅耕地占补平衡数据平台建设完成的基础上,谋划市级数据库建设工作。创新监管责任,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长效监管的实施意见》,督促各县(市、区)切实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创新“四位一体”,对国家、省下发的土地执法卫片图斑、耕地保护图斑、督察重点问题图斑、变更调查监测图斑实行“四位一体”,促进变更调查与图斑整改同步推进的同时,实现耕地保护无缝衔接。
四是落实“四个转变”,强化日常监管机制。一是深入推进由条块分割、单打独斗向全链条、各环节齐抓共管转变。二是深入推进由事前视而不见、事后一拆了之向事前预防、立案查处转变。三是深入推进由披合法外衣、实际违法向求真求实、严格执法转变。四是深入推进由集中式、运动式整改向日常化监管、经常性整改转变。
五是狠抓“五个到位”,服务保障全面发展。聚焦宣传到位、责任到位、督导到位、保障到位、奖惩到位,举办专题培训班,全方位解读耕地保护政策。严把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准入关口,扎实推进耕地占补平衡项目,为全市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大众报业聊城融媒体中心记者
刚才提到,为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行为,我市建立了冠·鹰智慧耕保监管平台,请介绍下平台的有关情况。
张伟国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以来,依托无人机、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研发了数字耕保系统——冠·鹰智慧耕保监管平台,实现耕保巡查全覆盖、监管全过程和执法全链条,构建了空中拍、地上巡、网上管的“一平台﹢一张网﹢N个场景””立体监管格局。
“一平台”即建设智慧监管中枢。为解决耕地保护监管范围广、监测滞后性问题,成立“冠·鹰”智慧耕保平台创新研发小组。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冠·鹰”智慧平台对22台无人机进行综合管理、协同调度,实现了疑似违法行为精准识别、自动预警,并同步将违建信息推送至手机客户端,实现“两违”行为早发现、早制止,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基层负担,也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群众的损失。
“一张网”即布局无人机“天网”。在冠县各乡镇(街道)政府驻地布设了19个固定机场,平台终端设置自动巡检航线。辅助3台单飞无人机,22台无人机实现了全天候、无死角的自动巡航、自动回传、自动分析。实现县域高清遥感影像全覆盖,仅需5-7天,重点监管区域仅需1-2天。自今年无人机安装以来,22台无人机共飞行11271个架次,飞行约5724平方公里。
“N个场景”即打造耕地保护“矩阵”。一是“一站式”督导调度。搭建数字自然调度指挥中心,制定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将发现的预警推送至基层所及乡镇,做到即时上报、即时办理。二是建立“一张图”数据库。“冠·鹰”智慧耕保监管平台建立起“一张图”业务数据库,将无人机影像与土地利用、耕地保护范围、国土空间规划等数据进行整合管理。三是违建预警处置、图斑核查。平台运行以来,自动预警疑似违法占地298处(含占压),立案查处10处,拆除整改35处,有效制止253处违法行为发生。同时,依托冠·鹰平台已采集数据,辅助无人机现场核查,开展“非农化”“非粮化”图斑核查,大大提高了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治理信息化水平。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李霖清
好,记者提问到此为止。感谢赵局长的介绍和各位发布领导的回答,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诚挚地邀请各媒体持续关注我市自然资源工作情况,加大对自然资源亮点工作、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