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朝庆解读《聊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时间:2024-03-01 11:16:16
字号:

  

李晓娟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政策例行吹风会。

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赵朝庆同志,解读《聊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同时,邀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心主任潘胜军同志,国土空间规划科科长郭中哲同志,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周生水同志,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关注的问题。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包括9家省驻聊及市属新闻媒体。

首先,有请赵局长介绍《聊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赵朝庆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

下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聊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于近期获省政府批复,该规划是我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下面,我就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规划》的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各类空间性规划对支撑城镇化快速发展、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等问题。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要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开启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系统性、整体性和重构性改革。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作为全国“五级三类”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一级,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发挥着战略性、约束性和传导性的重要作用,是县(市)、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的法定依据。

二、《规划》的编制过程

我市于2020年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原则,统筹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三区三线”划定,围绕落实国家、省重大战略和聊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谋划空间发展目标、战略定位和实施策略。2022年10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核并启用。2023年2月,《规划》顺利通过由院士领衔的专家评审,并先后经市规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审议,逐步深化完善形成报批成果。2023年10月16日,《规划》顺利通过省政府常务会审议,2023年10月31日,获省政府正式批复。

这是我市第一部覆盖全域全要素、“多规合一”的总体规划,从整体上谋划了全市至2035年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将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意义十分重大。

三、《规划》的期限、层次和范围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规划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为聊城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国土空间,总面积8628.05平方千米。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东昌府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和茌平区城市建成区及规划扩展区域,不包括外围独立发展、零星分布的建成区,总面积315.89平方千米。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对聊城市的战略要求,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市、黄河下游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12章45节,主要包括以下6方面内容:

(一)国土空间规模方面。到2035年,聊城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55.6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74.7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7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754.75平方千米以内。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守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二)国土空间格局方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核六星五廊多片”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强化中心城区引领,形成等级合理、协调有序的城镇体系,促进城镇空间集约高效发展。保护大运河、卫运河、马颊河、徒骇河和金堤河-黄河生态廊道,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优化沿马颊河、金堤河以及高唐、茌平地区农业空间,打造西部特色种植、南部沿黄生态农业两条发展带和中部都市农业、东部高端水产养殖、北部特色畜禽养殖三个片区,保障粮食安全,增强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

(三)国土空间品质方面。优化中心城区功能结构和布局,推进东昌府区和茌平城区联动发展,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依托东昌湖、望岳湖、金牛湖以及大运河、徒骇河等河湖水系,形成中心城区骨干生态廊道,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引导小城镇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与常住人口相适应,统筹配置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稳步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历史文化保护方面。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文化,彰显特色。规划形成“点(文化资源节点)、线(文化线路)、面(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地区)”相结合的历史文化空间保护格局,并制定了相应的空间保护措施,重点保护好聊城历史城区、临清历史城区,以及米市街、大小礼拜寺街、道署东街、状元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构建运河商贸文化和黄河农耕文化带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体系,加强活化利用;强化城市设计和乡村风貌引导,彰显“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城市魅力。

(五)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方面。构建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为骨干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优先发展区域间快速、大容量、高通过能力的交通运输方式,满足与中原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之间的大通道运输需求。健全公共安全和综合防灾体系,严格落实抗震、防洪排涝等灾害防控要求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等安全防护要求,增强抵御灾害和事故的能力。统筹构建全域安全高效的供水、供电、燃气、信息和卫生体系,确保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稳定运行。

(六)规划实施监督方面。建设市县“坐标一致、边界吻合、上下贯通”的全市规划“一张图”。以“一张图”系统为支撑,建立“动态监测-定期评估-及时预警-维护调整”机制,通过城市体检和评估,对城市发展体征及规划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保障国土空间规划得到有效实施,并作为改进规划编制、深化实施和适时调整的重要依据。将国土空间规划执行情况纳入自然资源执法督察内容,建立健全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李晓娟

感谢赵局长的介绍。

现在开始提问。请记者朋友们在提问前首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举手示意。

大众网记者

刚才在介绍中提到,我市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起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请问能详细介绍一下“三区三线”的概念以及是如何划定的吗?

潘胜军

“三区三线”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国土空间和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三区三线”的划定和管控是发挥国土空间规划战略性、引领性、约束性、载体性作用的重要基础,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三区三线”的划定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应划尽划、应保尽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居于三条控制线首要和优先位置,在划定过程中严格落实上级分解下达的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等国土空间规划约束性指标,将现状耕地按要求纳入耕地保护目标,实现应划尽划、应保尽保。

二是生态保护红线保持总体稳定。着力保障生态安全,展现聊城担当,将生态保护价值高、生物多样性丰富以及生态系统完整的重要生态区域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将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重要水源保护区全部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78平方千米。

三是城镇开发边界集约适度。充分尊重自然地理格局,避让资源环境底线、灾害风险等限制性因素,确定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754.75平方千米以内,为我市未来15年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保障。合理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兼顾中心城区、各县城区、各开发区及产业园区、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在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坚持以新增撬动存量,增存结合、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提升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请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以后,其他专项规划如何与之协调?

赵朝庆

相关专项规划是“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专项规划是指在特定区域(流域)、特定领域,为体现特定功能,对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作出的专门安排,是涉及空间利用的专项规划。各类自然保护地等专项规划及跨行政区域或流域的城市群、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由所在区域或上一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编制,报同级政府审批;涉及空间利用的某一领域专项规划,如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专项规划,由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专项规划应服从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具体来讲,一是坚持底图叠合。采用统一的用地用海分类、基础调查数据,形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共用的底图底数。二是加强指标统合。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体检评估等的指标管理要求,搭建“总、专”有机衔接的专项规划指标体系,确保专项规划实施和监测工作的开展。三是加强政策整合。分区域、分领域的专项规划要遵循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专项规划经批复后,应纳入规划“一张图”系统,其主要内容纳入详细规划来保障项目落地,这样也使得各职能部门主动参与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工作中。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山东广播电台记者

规划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能否介绍一下我市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方面的情况?

郭中哲

2019年修正的《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经依法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因此,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定效力,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为确保规划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传导约束机制。发挥《规划》在全市“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统领作用,将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空间布局和重大任务,自上而下逐级落实到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中。下级国土空间规划要服从上级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要服从总体规划。逐级逐层细化落实管控内容,实现规划有效传导。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  

二是建立规划监测评估机制。我们在规划编制中同步建立了市县贯通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经依法批准的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都将纳入该系统,以“一张图”系统为支撑,建立规划“动态监测-定期评估-及时预警-维护调整”机制,通过开展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对《规划》进行动态调整完善。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切实提高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三是完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健全督察制度,将国土空间规划执行情况纳入自然资源执法督察内容,加强对各县(市、区)落实上级国土空间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情况的督察。引导全过程公众参与,建立规划编制实施全流程、多渠道的公众参与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公众查询和社会监督,营造全社会共同遵守和实施规划的良好氛围。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齐鲁晚报记者

请问聊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是如何体现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

周生水

《规划》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通过保护传承,彰显“两河明珠”魅力。

一是梳理历史文化资源体系。聊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在规划编制中,我们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其中,文物类历史文化遗产包括1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2处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1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树名木包括一级古树101棵,二级古树98棵,三级古树824棵。

二是建立“点线面”统筹的空间保护体系。在市域层面构建四个体系的历史文化保护格局:“一线·两城·三镇”的运河商贸文化体系:“一线”即大运河(聊城段),“两城”即聊城市和临清市,“三镇”即在运河商贸市场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张秋镇、阿城镇和七级镇。“一带·四片”的黄河农耕文明体系:“一带”即沿阳谷-东阿-茌平分布涵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的史前文化遗址带;“四片”即茌平区界北部的大汶口文化重点保护区、茌平区南部和东阿县北部的大汶口及龙山文化重点保护区、东阿县内大汶口文化重点保护区、阳谷境内的龙山文化重点保护区(兼水浒文化展示区域)。“双轴·五点”的历史陆路交通体系:双轴即东西、南北的陆路交通轴线,五点即驿站鱼丘驿、茌山驿、铜城驿、冠县和阳谷。“一纵·四横”的自然景观体系:“一纵”即大运河(聊城段);“四横”即卫河、马颊河、徒骇河、黄河。

三是划定市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区划。划定市域文物系列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区。严格按照各级政府或文物主管部门公布的保护区划,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范围、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以相关专项保护规划或保护图则划定的保护范围为准。划定市域聚落系列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区。根据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统筹划定保护区划,各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及传统村落在未编制明确保护规划的情况下应选择整村保护,做到应保尽保,严格保护村落历史格局,村庄传统风貌。

四是制定分级分类保护措施。在市域总体保护空间框架基础下,规划区范围内主要强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文化线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构建“点、线、面”全覆盖的要素保护框架体系。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李晓娟

好,提问环节到此为止。感谢赵局长的介绍和各位发布领导的回答,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诚挚地邀请各媒体做好立体式、多角度的宣传报道,让社会公众更好地知晓、理解《规划》内容,推进政策落地落实。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