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风拂碧水 蓝天任鸟翔
——聊城市湿地保护掠影
■ 文/图 本报记者 朱玉东
水是生命之源,滋润着万物。
湿地是“地球之肾”,保护湿地,就是保护生命家园。
徒骇河湿地风光
2022年2月2日是第26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珍爱湿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聊城市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保护湿地原生态系统,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野生动植物营造了自由生长的乐园,让湿地成为“百鸟天堂”。
小湄河省级湿地公园
2020年9月,聊城市发布了《聊城市重点保护湿地名录》(第一批),将3个国家湿地公园纳入其中;2021年2月,聊城市出台了《聊城市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与管理工作办法》……建章立制,为湿地撑起“保护伞”。
东昌湖国家湿地公园·百竹园
聊城市积极改造沿河渠林带、林网,构建有厚度、有密度的水系生态林带,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提供了可靠保障。通过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生态补水、岸边绿化、植被恢复、污染防治等综合措施,对功能退化的湿地进行科学修复。一系列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持续推进。
东昌湖国家湿地公园荷景
聊城市选择在湿地生态特征显著、自然景观优美的地方建立湿地公园,并通过采取生态补水、栖息地营造等措施,完善湿地公园资源保护、科普宣教、生态示范等功能,提升湿地公园的生态承载力。2014年、2017年聊城小湄河、阳谷森泉湿地公园分别通过省级湿地公园验收;2017年、2019年、2020年东阿洛神湖、茌平金牛湖、聊城东昌湖分别通过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我市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分别建设了位山灌区湿地公园、周公河湿地公园等,湿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
洛神湖国家湿地公园
通过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聊城市构建了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环境新格局,湿地呈现出水草丰茂、水鸟徜徉、鱼翔浅底的勃勃生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市鸟类物种总数,从上世纪80年代的15目36科77种,增长到现在的18目55科225种。白头鹎、银喉长尾山雀、环颈雉、斑嘴鸭和白鹭等鸟类的数量明显增多,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类以及全球性濒危鸟类,“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也成了聊城湿地的常客。民众湿地保护意识增强,2021年,全市民众共救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和秃鹫在内的鸟类70余只。
栖息在徒骇河湿地的白鹭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