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聊城日报》报道:奋战60余载,“漫漫黄沙”成“郁郁绿洲”
时间:2023-11-24 08:22:49
字号:

11月13日,北京传来喜讯。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文,授予94个单位“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称号,高唐县国有旧城林场位列其中,为全省唯一。

11月21日,笔者慕名来到高唐县国有旧城林场。午后的阳光暖暖地洒在枝头,树叶绿的、红的、黄的,五彩斑斓,更有鸟儿不时翩跹飞过,为冬日平添一丝灵动与朝气,别有一番韵味。

高唐县国有旧城林场于1959年建场,南接“千年古镇”清平镇,北临“锦鲤小镇”三十里铺镇。清卅公路纵穿林场,将林场分为东西两部分。

林场原为黄河故道,曾经黄沙漫地、寸草不生,生态环境恶劣,群众生产生活苦不堪言。为治理沙荒,自20世纪50年代末,高唐举全县之力筹建林场,实施防沙治沙工程。通过在实践中总结,林场形成了“开深沟、沟内挖大穴”的工作经验,解决了“多年植树不见树”的难题,并将经验推广至整个沙区,带动周边村镇沙地治理,引入林业专业户共同治理沙荒,打造了“3311127”治沙模式。

“3311127”治沙模式,即每30亩地作为一个区域,按照外林内粮食的模式种植,建3间房,养1头牛(耕作用具),建1口井,镇、村集体和承包户按照“127”的比例进行分红。这一模式,提高了效能和效益,清平镇也成为我市重要的板材加工基地。

历经60余年的接续治沙绿化,如今的国有旧城林场森林覆盖率96%以上,是我省平原地区植被资源、野生动物和药材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方。

林场东西长5.98公里,南北长5公里,经营面积15573亩,下设8个营林区,现为市级环境教育基地、山东省体育休闲基地、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生态公园(试点)建设单位、中国森林体验基地。

为全面做好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培育工作,林场坚持以营造混交林为导向,栽植环保法桐、白蜡、雄株毛白杨、榆树、楸树、刺槐等树种1500余亩,增加树种多样性,逐步改善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为巩固治沙成果,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林场积极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资源保护工作。在食叶害虫防治方面,林场采取飞防与人防相结合的措施,对统一飞防以外发生的食叶害虫,由林场职工利用无人机、烟雾机等设备进行科学防治,保护国有森林资源安全。在森林防火方面,林场压实责任、“防”字当先,通过持续聚焦队伍建设,不断补齐硬件短板,常态化落实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森林防灭火举措。特别是每年清明节、“五一”等重要防火节点,通过“六个强化”(强化宣传引导、强化应急值守、强化联防联控、强化巡护巡逻、强化火源管控、强化洒水作业)落实森林防火各项措施。

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着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林场先后建设了仿古四合院接待中心、森淼庄园垂钓中心、御临度假村、果蔬采摘区、拓展训练基地、白杨林娱乐区等项目。目前,林场已成功举办了8届全国山地自行车赛、两届中国象棋比赛、两届有机果品采摘节等活动。一系列旅游活动,带动了大批单位(部门)来林场自行组织比赛项目,如聊城市社会福利院举办的小学生野外绘画比赛、荣达公司举办的企业职工马拉松比赛、清平镇民间马拉松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森林旅游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林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果春天来到林场,除了能感受万物复苏的生机,万亩油菜花更是夺人眼球。林场连片种植油菜花,远远望去,金黄色的花海令人沉醉。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的要求,科学利用林场林下土地和空间,促进林场大提升大发展,林场依托林地空间优势,着力发展林下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既适应沙土土壤又适应林下生长的种植、养殖产业,着力打造规模化种养模式。目前,林场已发展林下经济4800余亩,并于2021年获批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今年5月10日,中国林科院首席林业育种专家苏晓华带队来到林场,就“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杨树大径级工业资源材精准高效培育技术研究”进行中期考核前准备工作。该项目是科技部揭榜挂帅项目,项目的实施,将为杨树大径级用材培育提供数据支撑。近年来,林场十分重视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目前已与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山东省林科院、聊城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设立实验基地和研究生培养基地。

2021年7月11日,一场百年不遇的龙卷风灾害,给林场带来灾难性损毁,受灾面积达5000余亩。灾情发生后,高唐县委、县政府迅速启动林场生态修复和重建。2022年上半年,林场完成了整个受灾区域片林的造林绿化工作。修复重建项目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目前已全部完成受灾区域5000亩的造林绿化任务,植树15万余棵,结合“南竹北移”项目,栽植70余个品种,实施乔灌花草一体化推进,林下全部铺设滴灌系统,走出了一条林业节水灌溉新路子。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