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市局组织人员赴河北省雄县和德州市学习考察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工作
时间:2017-03-28 00:00:00
字号:
来源:

  为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地热开发利用管理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推进我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根据局党组安排,3月22日至24日,由市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利美带队,组织地矿科、矿产资源开发监理站有关人员和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聊城分院相关专家赴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和德州市学习考察地热开发利用管理工作。

  保定市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方式先进,2012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中国温泉之城”;其下辖的雄县2006年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河北省第一个“中国温泉之乡”。目前,该县城区95%以上的用户利用地热能集中供热,成为华北首座“无烟城”;2014年2月,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经验交流会在该县召开,其只取热不取水的“雄县模式”为全国开发利用地热能提供了宝贵经验。3月23日,考察组一行在雄县参观了地热开发利用现场,听取了地热开发单位的情况介绍,并与保定市和雄县国土资源局有关领导就地热开发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

  保定市雄县地热开发取得的成绩带给我们许多启示,值得学习借鉴:一是政府高度重视。保定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去冰岛考察学习地热开发管理经验,邀请国内顶级地热专家研讨地热开发利用。市政府成立地热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地热协会;市国土资源局设立专门的地热开发管理处,有地热的县(市、区)政府全部成立地热办,国土局内设地热科。二是法规制度健全。河北省制定出台《地热资源管理条例》,保定市出台了《保定市地热资源管理办法》、《保定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规划》,有地热的县(市、区)全部编制地热资源规划,健全的法规制度为地热开发提供了法制保障。三是集中开采,强制回灌。雄县政府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县域地热开发利用规划,并引进中冰合资中石化新星公司陕西绿源地热能源有限公司,独家经营城区地热集中供暖系统工程,除生活用水外地热供暖尾水全部回灌。其“只取热不取水”的开发模式,基本实现了充分利用热能、维持热储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四是主动作为,勇于创新。针对历史遗留的无证开采地热行为,保定市分管领导带队向省国土厅汇报工作要政策,确定历史形成的前期开采地热井可按协议出让,并免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取水许可证,妥善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了地热资源的规范管理。五是政策扶持。雄县政府在地热开发上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例如对地热开发用电按居民用电执行、在税费缴纳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等。

  德州市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利用规模居全省首位,地热回灌技术成熟,地热开发利用企业普遍实现了采灌结合。3月24日,考察组一行在德州市参观了山东省鲁北地质勘察院地热开发利用综合性示范工程,与德州市国土资源局就地热资源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并赶赴德州市武城县参观了地热采灌结合开发利用现场,听取了武城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地热井管理规范提升工作情况的介绍。

  德州市近年来高度重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关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制度规范、科学管理。德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地质矿产行政管理工作的通知》、编制了《德州市城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规划》、出台了《德州市地热资源管理暂行办法》,2016年10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矿山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对地热、矿泉水在内的矿山开展专项清理整顿。二是地热尾水回灌工作成效显著。德州市积极开展了地热资源回灌试验研究,回灌技术方法相对成熟,市中心城区、乐陵市、武城县、禹城市等县市区共有30余个地热开发企业实现了采灌结合,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三是专项整治,强制回灌。武城县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制定了《武城县矿山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了地热井规范提升和专项整治行动,国土、公安、水务、环保、住建、房管六部门抽调人员联合办公,要求地热井必须补打回灌井,否则强制封存,共关闭地热井37眼,由环保、国土、水务三部门粘贴封条,禁止擅自使用。新打地热回灌井5眼,安装远程监控系统14套,目前共有7眼地热井7眼回灌井,以灌定采,基本实现了同层回灌,采补平衡。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借鉴保定市、雄县和德州市的成功做法,进一步管好用好地热资源,充分发挥地热资源的经济、社会、环保效益,推动我市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