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说:“从一杯中国茉莉花茶中,可以领略到春天的气息。”新春佳节前,来到“茉莉之乡”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捧一杯茉莉花茶,透过袅袅升腾的缕缕香气,领略到的,则是土地供给侧改革带来的盎然春风。
2017年,横县33万名花农、130多家花茶企业在10万多亩茉莉花田上创造了80亿元的综合年产值,横县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综合品牌价值达180亿元,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农产品品牌。一朵花兴起了大产业,带动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茉莉花成为横县人的“致富花”“幸福花”。
沿县道穿越中华茉莉花现代农业产业园,在这个不久前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园区里,北京张一元、金花茶业、顺来茶业等一个个知名企业的生产加工基地镶嵌其中,形成了“一带两区三园”区域,即集茉莉花种植标准化示范带、产品加工区、创新创业区、中华茉莉园、电商产业园、商贸物流园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位于产业园入口的茉莉花茶博物馆内,北京张一元茶业有限公司的茶艺师小张像往常一样,向来客讲述花与茶结缘的故事。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了解到茉莉花茶的历史与文化,亲眼看到承载历史的各种文物,还能亲自体验花茶制作技艺的奥妙所在。
来自北京的百年中华老字号、花茶领群香张一元,选择了横县作为第二故乡,其中自有机缘。
对于中国传统食品来说,受原料、配方、制作环境等多重因素限制,标准化是一个几乎不能达成的目标。张一元董事长王秀兰有一个夙愿,实现花茶的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升级。
横县种植茉莉花有六七百年历史,产量占全国总量的80%、世界总量的60%左右,但大多数仅是初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茶商和花农的收益差,政府税收少,茉莉花简直是“辛苦花”。横县县委书记唐小若要攻关的难题是,打造一条完整的茉莉花产业链,促进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提效。
双方不谋而合。
标准化要落地,好地才能养出好花,国土资源部门对此当仁不让。据横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雷明龙介绍,他们将茉莉花生产用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给予重点保护,任何项目均不能占用和破坏。
对园区所需使用的建设用地,国土资源部门进行了合理规划和布局,将中华茉莉园周边规划近200公顷的土地作为产业园,保障产业化用地需要。从用地规划到报批、供地各个环节为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用地服务,实现应保尽保,目前已先后完成了12个茉莉花产业相关项目建设用地的报批工作,累计面积达778.67亩。
先天资源优势,加后天扶持政策保障,成就了国内投资规模最大、质量标准最严、集约化程度最高的茉莉花茶园区。该产业园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的产品既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又能实现产品质量可控,打造出了同行业的金字招牌。
据南宁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赵志萍介绍,更具深远意义的是,产业园环保、土地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开发理念,带动了横县整个茉莉花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国土资源部门既充分保障园区合理用地,又想方设法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园区规划建设50座花茶加工标准化厂房,租赁给企业使用,同时配套电子交易、产品检测、冷链物流、展示推广、定点配送等各项服务。电子商务产业园孵化中心为入驻的年轻创业团队提供免租金、免水电费、免网络费、免费创业指导、管理咨询、法律援助等专业化服务,已先后吸引50多家初创企业入驻。
产业园推行无公害栽培。位于产业园核心区的校椅镇石井村党支部书记李克劲有经验——要想花产量高、质量好,就得改造一些年份久的花田地。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人说,全县已建立茉莉花老龄化低产改造800亩示范中心点,推广茉莉花老龄化低产改造面积达15000多亩,茉莉花产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在莉妃花圃种植基地,合作社带头人闭东海向记者唠起了他的“生意经”。原本他做茉莉散茶批发生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北方人对茉莉鲜花盆栽非常喜爱,于是便果断承包30亩田地建起茉莉花圃,将被花农们当柴烧的茉莉老树重新塑型,制成盆景出售,年营业额过百万元。
产业园既缩短了从鲜花到花茶的经度,又对茉莉花文化的创新挖掘,拉长了产业的纬度,一二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茉莉花茶交易博览会、茉莉花文化节荟聚了四方来客;面对茉莉香米、茉莉文创制品、茉莉花糕点美食、茉莉精油等琳琅满目的特色产品,人们各取所需;以茉莉花风情游为主线的“茉莉之旅”游人如织……数字显示,2017年全县茉莉花产业所带来的旅游和商贸物流年产值超过20亿元,已超过茉莉花种植收入。
行走在横县,尽管不是花开季节,但数十万亩茉莉花木正沐浴着初春的暖阳,静静生长,只待来年香飘世界……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